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常见问题

您的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与引导
文章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4/26 阅读数:407

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与引导

摘要网络亚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思想教育是引导学生价值观、思想行为的重要方式,而网络亚文化削弱了其教育功效。因此,在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至关重要。基于此,明确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及成因,并提出可行性引导策略。

关键词网络亚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引导策略

网络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以网络购物、网络直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网络亚文化,对大众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方式产生着影响,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声机会,可以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但在此背景下,网络亚文化同时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弱化了道德意识,影响着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引导意义深远。

1、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两者的内在矛盾性,在一定条件与环境下的逐渐外化,才形成了各类问题。首先,网络亚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发价值观冲突问题。当代大学生十分善于运用网络,网络亚文化传递的价值取向,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碰撞,导致大学生形成了价值观冲突,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更加自我、个性化等。传统价值观注重人民群众利益,强调对社会无私奉献。而网络亚文化则注重自我,虽然提高了大学生的独立性,但却使其难以相处,面临人际交往问题。其次,网络亚文化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许多大学生将网络作为脱离道德的空间,运用谎言在网络上进行自我包装,不辨别信息真假肆意传播等现象十分普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出现组团骂人等行为,道德行为十分混乱,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道德意识弱化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教育难度,不利于教师进行思想道德引导。最后,网络亚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代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大部分投入到网络游戏、刷微博、看视频中,形成了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且长时间面对手机和电脑,导致大学生的思维僵硬化、想象力匮乏、创造思维发展受到局限等,可见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影响十分严重。另一个层面则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喜爱网络交流,现实沟通存在障碍,影响了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且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生存在学业焦虑、生活焦虑,自控能力不强,长此以往缺少排解渠道,继而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2、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成因分析

2.1网络亚文化认知不足

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群体,均未对网络亚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将其等同于低俗文化。形成这种思想认知的主要原因是,网络亚文化呈现出边缘化以及批判性特征,以及难以与主流文化协同发展。事实上,网络亚文化并非与主流文化势不两立,这仅仅是个体形成的错误认知。由于当代大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且网络监管机制并未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导致网络中充斥着虚假诈骗以及低俗文化的内容,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性。然而在解读网络亚文化的过程中,无法从消极和积极双重维度理解,那必然难以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

2.2网络文化建设发展滞后

由于我国高校教育长期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科专业建设层面,却忽视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却体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第一,在进行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少良好的管理意识,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第二,在对网络文化展开研究的过程中缺少创新性的投入,导致所获取的研究成果缺少特色和创新性。第三,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核心引导力明显不足,难以运用新思想与思路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我国亚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因为对网络亚文化态度不端正,一味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解决网络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的矛盾,导致网络亚文化的消极影响逐步扩大,进而不利于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指引正确方向,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2.3网络信息素养有所欠缺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海量的信息,对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鉴别与筛选能力,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对开放的网络亚文化空间以及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内容,应始终保持正确价值取向,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甄别能力。另外,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信息素养有所欠缺,难以正确运用网络思维解读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能够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开展教学,但难以运用新媒体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3、网络亚文化下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策略

3.1理性认知网络亚文化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网络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因此而形成的亚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亟须消除对网络亚文化的偏见和误解。网络亚文化可谓双刃剑,需要大众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基于客观理性的角度分析网络亚文化,并将其正确的思想和新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亚文化的积极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需正确区分对待网络亚文化,网络亚文化是人们互联网交往中产生的特殊文化,并不是与网络现象、网络反文化相同,亦不仅仅是与主流文化具有差异性的新事物,其具有开放性、分享性特征,网络亚文化的价值体现在精练浓缩上。同时,对网络亚文化的精准定义与理解同样至关重要,网络亚文化是基于网络发展而衍生的,现如今在网民群体中广泛流传,属于非主流文化范畴,丰富了主流文化。网络亚文化的本质仍然是文化,具备文化的相应功能,所以在认知网络亚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将其看作网络毒瘤,但也不能过度迎合,应以辩证观点客观看待,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亚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正确认知网络亚文化的双重效应。首先,网络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并非对立关系,应走出这一认知误区,加强马克思理论的学习,以正确的思维逻辑解读网络亚文化的含义,丰富主流文化是网络亚文化的主要功能,而消解主流文化则是次要。所以,需不断强化主流文化引导,增强主流文化包容性的同时,从多个维度对网络亚文化进行规范,剔除其中的腐朽内容。其次,充分发挥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引导作用,避免将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在不区分的前提下相互对立,通过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发挥文化的教化作用。

3.2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

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才能发挥网络亚文化的积极作用,实现与思想教育的多维互动。第一,坚持以文化育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理想信念教育层面,着手加大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加强专业知识教育,本领自信是文化自信至关重要的表现形式,通过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操作技能发展。另外,创新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保障,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增强大学生的技能自信。同时,充分发挥大学课堂的文化育人作用,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和启发,充分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的密切结合,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真正发挥价值观的渗透和育人作用。第二,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增强思想教育的生命力、吸引力与时代感。创新思想教育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借助网络采集信息,并将网络直播等手段运用到思想教育课堂中。同时,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并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上传至网络社交平台,部分成绩通过投票形式评判,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与参与积极性。另外,要加强网络亚文化的隐性教育,开展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举办大学生讲坛,每期邀请各界名人举办讲座,并且每期的主题各不相同,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生可以通过线上选座预订,线下与嘉宾互动,增强校园活动的实效。

3.3加强社会主流文化引导

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教育效果。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主流文化,应发挥其对网络亚文化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让广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端正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融入思想教育课堂,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亚文化,并利用校园网络宣传主流文化与时政热点,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借助社会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规范,主要包含网络语言和行为。高校应加强主流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并定期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广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掌握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大学生个体同样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积极参与高校组织的党建教育活动,不断规范自身的网络语言和行为,明确道德底线,禁止参与不良网络亚文化活动。其次,为更好发挥网络亚文化的积极作用,应逐步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政府以及社会的作用,打造综合网络治理模式。党委政府领导应积极参与网络治理工作,充分凸显政府职能作用,利用网络在线渠道与师生沟通交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推进高校红色网站建设,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实际生活,调查网络亚文化对其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定期组织多样化的社会活动,避免学生沉浸于网络亚文化,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同时,政府方面应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强化网络信息的筛查与审核,杜绝不良信息的广泛传播,从源头遏制不良信息传播。加快网络信息实名制建设,确保信息来源清晰可查,以此对信息发布者形成规范和约束,政府方面也采取行政管理手段,严令禁止不良信息传播,并加大查处力度,避免学生沉浸网络世界无法自拔,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另外,要培养当代大学生自律能力,高校在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提高其道德修养与品质,养成良好的网络语言行为习惯,具备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在网络亚文化中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而言具有积极和消极作用,在此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要不断推动网络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变,充分发挥其积极效用,实现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网络亚文化的创新性作用,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群体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使其积极运用各项技术手段,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增强网络亚文化的科学性。对网络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形成冲击的部分予以剔除,严格把好入口关,避免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受到消极影响,引导其以正确的思想理念参与网络亚文化制作。借助主流文化对网络亚文化内容进行净化和过滤,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打造良好的网络空间。主流文化应包容网络亚文化的差异性,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让网络亚文化有机会融入主流文化,继而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4提高师生网络信息素养

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或是教育工作者,均需要不断提高网络信息素养,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从思想上摆正态度。首先,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可以将家庭教育作为基石,倡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给予学生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进一步公布,营造乐观向上的育人环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大学生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面对各类网络事件,始终理性地看待,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无论是开展思想教育课堂教学,还是学生日常自主学习,面对网络亚文化,如何进行信息转换和处理,已然成为重点问题。信息转化和处理的根本目的是将其转化为知识或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始终以辩证思维看待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素材,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必须要正视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的影响,并通过理性认知网络亚文化,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加强社会主流文化引导,提高师生网络信息素养等策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进一步巩固思想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淼.高校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30-34.

[2]李慧敏.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4):54-56.

[3]周亚,郑芸.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唯实(现代管理),2016(10):55-57.

[4]王江海.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阐释[J].高教论坛,2019(7):8-10.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