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常见问题

您的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文章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4/27 阅读数:386

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中的一块基石,其中的软件资源建设正逐步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借鉴开放教育资源的分类标准,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可划分为“数字化教育内容”、“数字化工具性软件”、“数字化教育平台”三大部分。对比国内外的政策和案例可知,我国的资源建设存在质与量均不足、资源适用性不强及难以共享等问题。而从建设内容、建设方式、评价三方面来看,国际上则秉承“鼓励教学应用,以用促建”的建设思路,注重资源向普及化与个性化服务同步发展,关注整合资源的动态平台建设,同时倡导对资源的多样化评估。上述这些,对我国在开展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工作中强化应用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资源;数字化教育内容;数字化工具;数字化教育平台;MOOC

1、问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资源是软、硬件的协同建设,它可进一步划分为教育信息化硬件资源以及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心从搭建基础平台转向深化应用、促进变革,软件资源的建设正在逐步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对硬件资源即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在发表专文予以介绍,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软件资源建设(后文所提到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均指此)。

自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以来,我国对于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一直给予高度关注。2010年,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系统”作为实现“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这一目标的重点建设内容。20123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就“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内容作了重点阐述。

然而,实践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存在着种种问题。2005年,杨改学指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资源及资源的共享存在以下问题:多与少、低劣与浪费以及孤岛现象。时至今日,这三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这与对资源的认识不全有关。《规划》所提及的内容,即对教育教学内容性资源和系统平台的建设是否全面?教育信息化资源到底包含什么?基于资源的表现形式,教育信息化资源可划分为几大类?国际上其他国家关于资源建设的方针与规划,又能否在政策上为我国提供一些借鉴启发?

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既能为我国当前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提供更详尽的指引,也是制定和实施下一步政策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不断发展中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并进行分类;同时,从存在的问题出发,考察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水平较高的国家所施行的政策或做法,从而为我国后续开展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2、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内涵与分类

2.1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定义和本质

对教育信息化资源的界定是我们探讨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上文已经将教育信息化资源界定为软件资源这一范畴,它与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一起,构成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层。

对于教育信息化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学者的看法不一。其中李康从内容、载体两个角度加以阐述[8],张建伟从软件工具和内容资源分开举例。由于软件工具本身即是内容的载体,因此,本文采用李康关于教育信息化资源广义上的定义,即教育信息化资源包含内容和载体两个方面。

从学者对教育信息化资源所包含内容的主要理解上,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特征在于:第一,教育信息化资源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第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实质上是一种学习环境的构建。在教育信息化资源是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支撑和服务,成为学习环境中的软件组成部分。

2.2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分类

关于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分类,不同的组织和学者有不同的视角和分类方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将教育资源建设分为四个层次: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对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其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是基础。可见,教育信息化资源可以划分为素材类教育资源、网络课程、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几大类。但是,该划分方法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工具性的教育软件在教学中的使用。

开放教育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或者现象,它的发展就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历程中相对完整的一种资源建设方式。对它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纳,同样可以以小见大,反映教育信息化资源的特质。因此,借鉴开放教育资源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用来划分教育信息化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开放教育资源包含学习资源、支持教师的资源和质量保证的资源三部分。赵国栋等认为,开放教育资源的类型应包括五大类: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工具、开放课件与相关内容、用于帮助教师提高其e-learning能力的开放资源、学件资源库和免费的教育类课程。焦建利、贾义敏在分析了开放教育资源历程及内涵后,从内容和类型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了分类,认为开放教育资源可分为“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开放的标准和协议”以及“开放的工具和平台”三部分内容。

基于焦建利和贾义敏对开放教育资源分类标准的分析,同时考虑到标准和协议在我国政策中并未予以明确地强调,我们将教育信息化资源划分为“数字化教育内容”、“数字化工具性软件”、“数字化教育平台”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共同组成了学习者能进行完整学习体验的软件环境。其中,“数字化教育内容”是指提供给学习者可供查阅、学习、修改的数字化内容,包括电子教材、课件、课程、文献资料、视音频、资源库等;“数字化工具性软件”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类软件,在完成不同学科学习内容时可能所用到的不同工具,如,用于数学学习的几何画板、用于统计学的统计软件等;“数字化教育平台”是指不仅能为数字化教育内容提供载体、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而且能够促进资源跨组织、跨平台共享和重用的系统,如,课程管理与学习系统、网络家庭学习系统、国家教育信息系统、教育类网站、在线学习社区等。

3、中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回顾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3.1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的趋势分析

3.1.1建设内容的变化

重点建设内容可划分为从“数字化教育内容资源建设”,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环境建设”,再到“教育信息化资源生态化学习环境的建设”。这三个阶段反映出资源建设的重点内容正在发生着从孤立、零散化建设到全面、系统化建设的转变,反映了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更全面的认识。

3.1.2建设模式的变化

从重视量的积累到重视质的保障。我国在第一阶段大规模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但忽视质量监控,积累了大批质量不高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同时出现利用率低、大量资源闲置的情况。目前,我国开始重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质量建设,从更宏观的层面把控、从更细节的地方着手建设。在资源建设方面,各级各类的优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初步形成。“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这些都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大举措,也体现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质量逐渐成为关注点和建设重点。

从小范围、孤立建设到区域化共建、共享。现有的资源建设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区域对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需求,这也成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我国“十一五”提出区域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同时,各类教育软件公司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服务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而形成日趋丰富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市场。目前,世界范围内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案例也有很多,比如,开源软件的应用及数字化教育资源(MOOC、视频公开课等)的全球共建共享等。由此可见,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2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取得了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何克抗指出,至今在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暴露出不少问题:资源建设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有效资源内容匮乏,资源库互操作缺乏相应规范等等。国内在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3.2.1资源的质与量均不足,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我国建设的数字化教育内容资源数量众多。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国家数字化资源体系初步形成,但数量与质量均显不足。早在2001年初,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中小学教育软件资源,以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而18.37%的评审通过率,足以说明存在的问题多多。资源的多样性也远远不足。很多新学科和小门类学科的资源都难以找到,同时很多教学资源自成一体,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性的开发,资源浪费严重。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最具代表性的建设项目。截止2010年,共已评审出362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但离“高质、共享”的初衷尚有较大距离。黄宝玉等人通过对688门精品课程的统计发现,我国精品课程资源形式多样,但重复性太大,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生产环节的低水平重复和市场环节的不良竞争,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同时也制约了资源制作单位的规模发展,使得教育资源市场的巨大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从总体上看,不管是较早的课件、媒体素材等资源,还是近来的大学视频公开课,我国数字化教育内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整体来看质量良莠不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和品质提升。

3.2.2资源适用性不强,与教学应用结合不紧密

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教育软件资源配置不足和浪费的现象,追根溯源,是因为我国资源建设过程中多为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缺乏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容易出现外行建设的现象,进而导致可高效用于课堂的资源很少,而真正符合课堂教学需要、适合网络传播的资源更是严重匮乏。此外,资源的灵活性较差,不利于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对资源进行二次加工。马宁等将这种市场上的资源过剩和教育上应用的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称为结构性缺乏,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另外,缺乏对已有资源应用的指导也是导致资源应用率不高的一个因素。

3.2.3资源难以交换共享,陷入“信息孤岛”窘境

为解决教育资源混乱无序、简单重复、缺乏共享、低效检索等问题,上世纪末,黎加厚提出基于小课件、小素材组合重用的“积件”概念,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我国仍未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式,资源的优质性也因此打了折扣。

开发主体繁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制约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也导致了资源平台重复建设、检索使用不便等情况,人力、物力、财力被大量浪费。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不仅没有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资源,而且还使广大中小学不得不艰难地面对各种不同技术标准的平台孤岛、信息孤岛。

4、结论

借鉴开放教育资源的分类标准,教育信息化资源可以划分为“数字化教育内容”、“数字化工具性软件”、“数字化教育平台”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共同组成了学习者能完整进行数字化学习体验的软件环境。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已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实践层面存在的三大问题——“质与量均不足”、“资源适用性不强”及“难以交换共享”,需要加以重视解决。通过“鼓励教学应用,以用促建”,“建立动态平台整合已有资源”、“完善评价制度,倡导第三方评价”等方法,可以促进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使用机制的形成。而重中之重是要从教育信息化资源的终端客户(学生、教师)的视角出发,去考虑面对的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路径。毕竟,教育信息化的最终表现形态是服务——提供教育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不管是“车”还是“货”,其最终价值是为了服务于人。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徐光涛,王美.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科学的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3(05):104-111.

[2]柯和平.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与网络教学应用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2,(01):46-50+77.

[3]刘鲜,王瑛,汪晓东,任改梅,焦建利.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5):24-33.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4-05-28].

[5]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EB/OL].[2014-10-10].

[6]杨改学.解读优质资源共享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J].电化教育研究,2005,(04):41-44.

[7]焦建利,贾义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25-32.

[8]李康.课程理论与教育信息资源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3,(07):10-13.

[9]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01):9-13+28.

[10]李康.论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及发展脉络[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5-9+31.

[11]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01):9-13+28.

[12]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平台.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规范[EB/OL].[2014-10-10].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