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常见问题

您的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文章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4/28 阅读数:369

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摘要:伟大抗疫精神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将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为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高职院校要及时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四位一体”的育人方式。

关键词:抗疫精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肆虐全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英勇抗疫,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时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它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

1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

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具有丰富的内涵。

“生命至上”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无论是出生几十个小时的婴儿,还是超过100岁的老人,党和政府没有放弃过对任何一个人的救治。为了阻断病毒传播路径、减少人民群众感染的风险,不惜对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举国同心”彰显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伟力。自疫情暴发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服从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调动物资、人员、设备等驰援抗疫一线。7500多名施工人员仅用10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近4000万名共产党员带头拼搏、连夜奋战,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不辞劳苦地走访摸排、消毒消杀……每一个人都扛起自己的责任,“天使白”“橄榄绿”“警察蓝”“志愿红”“黄马甲”“环卫装”“快递服”“安全帽”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舍生忘死”展示了中华儿女冲锋在前、视死如归的顽强意志。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临危不惧、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在除夕之夜奔赴武汉,“我是党员我先上”,很多医护人员视死如归,纷纷写下请战书,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在他们当中,有隐瞒病情、带病请战的院士,有骑自行车四天三夜“逆行”三百公里回武汉抗疫的“95后”女孩,有谎称“去打怪兽”的妈妈,有毅然剪掉长发的妻子……“逆行者”们这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的精神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尊重科学”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要“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面对从未暴发过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秉持科学的精神,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信息手段精准研判疫情,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性的规定,将“科学防治”贯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全过程。所有使用的药物都要经过临床试验的验证,得到全面综合的研究评估。

“命运与共”诠释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新冠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世界各国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自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国人民秉承“天下一家、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理念,互帮互助,携手抗疫。在我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纷纷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捐献抗疫物资。在其他国家疫情严重的时候,我国也在国内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下,积极支持全球疫情防控。截至20201020日,我国已向全球150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出口口罩1790多亿只、防护服17.3亿件、检测试剂盒5.43亿人份。同时,我国还积极向其他国家分享疫情防控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为全球伟大抗疫斗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不仅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想道德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人才。伟大抗疫精神是新时代的精神产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

2.1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站稳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政党,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疫情防控战争中“相信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对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在疫情暴发后,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财力,最主要源于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从而坚定不移地站稳人民立场。

2.2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疫情防控期间,爱国主义情怀主要表现为无私奉献、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可贵精神。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呼吁大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重病仍坚守一线,组织带领医院工作人员救治患者2800余名;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不分昼夜地工作,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抗疫志愿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为战胜疫情默默付出的解放军战士、科研工作者等,他们的感人事迹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案例,将这些案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进而使其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2.3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高尚品质,我国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就是一部气壮山河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自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冒着随时会被感染的风险,夜以继日地奋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有人顶着寒风值守在工作岗位,有人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甚至直接躺在草地上。这种勇往直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致敬榜样、崇尚奋斗的信念,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2.4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担当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精神。从国际来看,在疫情暴发之后,中国为世界防疫工作树立了典范,在自身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积极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充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从国内来看,全国派去支援湖北的4.2万多名医务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这些青年们主动请战、冲上前线、披荆斩棘、勇担重担,成为驰骋在战“疫”路上的最美逆行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十七年前‘非典’时期你们守护我们,如今我们来守护你们!”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一代的责任和担当,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讲好中国青年的抗疫故事,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3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抗疫精神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素材、新内容。深入挖掘抗疫精神蕴含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其有机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四位一体”的总布局,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实效性的重要路径。

3.1坚持课程育人,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高职院校主要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概论”课为例,在讲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可以融入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对世界做的贡献等案例,向学生说明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必须携手合作、共同面对。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在讲授法律部分时可以融入疫情防控期间一些违反法律法规、隐瞒或者谎报病情、胡乱散播疫情言论的案例,引导学生做一个懂法遵法守法的好公民。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可以设置专题以全面解读疫情防控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等,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另一方面,要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发挥专业课的德育功能。高校每门专业课都有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把知识传授和情感目标、铸魂育人相结合。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可以融入“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医学专业可以融入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案例,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

3.2坚持实践育人,将抗疫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强调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全力推动新时代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伟大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一是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大学生前往抗疫一线,切身感受“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彰显的中国速度。二是实地走访当地医院、社区等抗疫先进团体或抗疫先进个人,开展形式多样的调研学习活动,邀请抗疫英雄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三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加诸如社区防疫宣传、对来往社区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和体温监测、维护集中核酸检测或疫苗接种现场的秩序等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社区基层工作者在防控一线中所付出的努力,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提升自我。

3.3坚持文化育人,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7]首先,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社团活动。例如,积极邀请抗疫英雄进校园讲述感人故事、分享感人经历,举办和疫情相关的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强化学生对抗疫精神的感知和认同。其次,挖掘身边的战“疫”小英雄。通过主题班会,邀请疫情防控期间参与了防疫抗疫的志愿者们尤其是身边的学生和教师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鼓励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最后,通过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页等平台宣传科学防疫知识,表扬抗疫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发挥环境育人的特殊作用。

3.4坚持网络育人,将抗疫精神融入线上教学

疫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自疫情暴发后,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在线教学方式迅速普及。在互联网占据信息传播主导地位的今天,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通过QQ群、微信群、钉钉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等渠道推广抗疫作品,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建设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网络育人资源库,组织学生观看《最美逆行者》《在一起》等影视作品,分享观后感,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氛围,将网络空间打造成抗疫精神宣传推广的新阵地,使网络育人阵地“靠得住”。

4结语

全国各族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支撑力量,也是激发青年学生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将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立德树人的鲜活案例,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要切实领会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讲好抗疫故事、用好抗疫素材,及时将伟大抗疫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导学生在伟大抗疫行动中接受思想的洗礼、汲取奋斗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伟大抗疫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6(2).

[2]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

[3]王鹏.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北京教育(德育),2021(2):53-57.

[4]李阳.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N].解放军报,2020-02-24.

[5]光明网.工信部:中国已向全球出口超1790亿只口罩[EB/OL].(2020-11-12).

[6]石国亮.五四精神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学习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3):1-8.

[7]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60 百度